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明小乘戒學

本文:p. 247LL02

第一項 小乘三學

《事鈔》云:「若據二乘,戒緣身口,犯則問心。執則障道,是世善法,違則障道,不免三塗。」  《資持》釋云:「初中緣身口者謂制法也。犯問心者推業本也,此據《四分》空宗為言。執下二句明持失也,或專慕人天則滯於凡福,或計為至道則墮於利使。違下二句明犯報也。

消文:

科判大小乘相決同異分二之一:第一項 小乘三學:明小乘戒定慧。

律祖在《事鈔》中宣說小乘戒學,如下:

就小乘的戒學而言,持戒所緣是身口二門,犯戒與否則視有心、無心而定。持戒如果著相,會障礙聖道,僅成就世間善法。如果犯戒的話,不僅障礙聖道,更將墮三惡道。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科判小乘三學分二:初、戒,二、定慧。今初

初、

小乘的戒學中,緣身口」的意思,是指小乘戒是依身三口四等七支而制訂的。「犯問心」的意思,是指造業的根本唯心是問,這是依據《四分律》以空理為宗的派別所主張的而言。消文者按,空宗如小乘成實宗與大乘三論宗是也。

執則障道以下二句,明持失,說明持戒的過失,主要在於著相。如果持戒是耽著於人天果報,不求解脫,則僅止於凡福行;如果計執於究竟佛果,則將墮於五利使,也就是見惑。

違則障道」以下二句,明犯報,說明犯戒的果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