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藉出俗本意勸學

本文:p. 239L09

《濟緣》云:「次列七科,統明出家始終行相,學者至此,當須自檢,若唯徒說,於己何益?說食數寶,目擊多矣。

消文:

元照律師在《濟緣》中解釋說:「其次列出俗本意的七科,總論出家之後,從始至終的修行相狀。修學者到這裡,應當自我檢討,如果只是說空話,對自己有什麼利益呢?說食不能飽,數寶不濟貧,這種情形看太多了。


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略釋出俗本意七科

本文:p. 239L08

《資持》云:「出家意中標列七科,前三明功,次三明行,後一決疑。」

消文: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標明出俗本意的七科,如下:

出家本意中標列七科,前三科出家元緣勸出有益障出有損等,說明出家功德,其次的三科行凡罪行行凡福行行聖道行等,說明出家後之行持,最後一科大小乘相決同異,決疑,決斷三乘修行之異同。」


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科判出俗本意

本文:p. 239L01

出俗本意中分為七節─┬─一出家元緣

          ├─二勸出有益

          ├─三障出有損

          ├─四明出家已行凡罪行

          ├─五明出家已行凡福行

          ├─六明出家已行聖道行

          └─七大小乘相決同異

消文:

科判出俗本意分七:

第一節 出家元緣:宣說出家法的緣起。

第二節 勸出有益:勸說出家的利益。

第三節 障出有損:宣說障礙出家的過失。

第四節 明出家已行凡罪行:宣說出家後仍有在家人的不善行。

第五節 明出家已行凡福行:宣說出家後行為仍不出人天福報。

第六節 明出家已行聖道行:宣說出家後應有的聖道行為。

第七節 大小乘相決同異:說明大小乘修行三學的差別。


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明信智二門

20200328明信智二門

本文:p. 238LL06

《事鈔》續云:「然信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脫之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 如未曉此徒自剃著,內心無道,外儀無法,縱放愚情,還同穢俗。 所以入法,至於皓首,觸事面牆者。良由自無奉信,聖智無因而生。但務養身,寧知出要勝業。」  《資持》釋云:「次明信智二門中二:初敘二法之要。道由信立故為道原,德自信生故云德母。治業由智之力,破惑在智之照,故為解脫因也。非信道德無以發,非智業惑無以除,出家之人為道求脫,故云必先此二也。 如下敘不明之失,初明形心混俗。 所下次顯愚法所以。皓首即白頭也,面牆無所見也。無信則智不發,無智則不慕道,飽食暖衣悠悠卒世,故云但務養身等也。」

消文:

律祖在《事鈔》中接著說:「信心是入佛道的根源,能夠長養一切功德,智慧是出離世間、解脫生死的因。所以出家的人必須先培養信心和智慧。如果不了解信智二門,就枉費剃髮著袈裟了。內在沒有智慧,外在沒有持戒威儀,縱放凡愚之情,行為還是像在家人一樣的汙穢。所以從年少入佛門,到老年滿頭白髮,對境始終好像面壁一樣。實在是因為自己對佛法沒有實際奉持和沒有信心,所以生不起遠離虛妄分別的智慧。只知道努力調養身體,根本不知道出家修行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二、明信智二門

科判敘來意分二之二:明信智二門,分二:初、敘二法之要,二、敘不明之失。今初

初、敘二法之要

因為對佛法有信心,才能入佛道,所以是「道原」,因為對佛法有信心,才能生起功德,所以說是「德母」。由於有智慧的力量,才能對治三業,由於有智慧大的觀照,才能破除煩惱,所以是「解脫因」。沒有信心的話,修道的功德就無從發起,沒有智慧的話,造作三業的煩惱,就無從根除。出家人修道是為了求解脫輪迴,所以說「必先此二」。

二、敘不明之失

如未曉此」以下,敘不明之失,分二:初、明形心混俗,二、顯愚法所以。今初

初、明形心混俗

說明雖然出了家,但是身形和內心還是跟在家人一樣。

二、顯愚法所以

所以入法」以下,顯愚法所以。「皓首」意指白頭;「面牆」意指毫無所見。無信心則生不起智慧,無智慧則生不起崇仰佛道的心。以致於只想到吃飽穿暖,悠閒懶散地直到過世,所以說「但務養身」。


2020年3月27日 星期五

敘述出家本意

本文:p. 238L07

第一章  出俗本意

《事鈔》云:「沙彌建位,出俗之始。創染玄籍,標心處遠。自可行教,正用承修。濫跡相濟,世涉多有。」  《資持》釋云:「初敘本示濫中四:上二句示位。此中須分形法二同,若但剃髮名形同沙彌,若受十戒名法同沙彌。次二句明本志。上句言其始,下句示其終。玄籍通目佛教,處遠直指佛果。復次二句示律可依。後二句斥世無訓。」

消文:

科判出家宗致分三之一:第一章 出俗本意:敘述出家的本意。

律祖在《事鈔》中說:「佛陀建立沙彌位,是作為出離世俗生活的開始。最初接觸佛法典籍,就要立下成就佛道的遠大志向。自然應當依著律藏修行。世間有很多不如法剃度的情形。」消文者按,行教即律藏,化教指經藏與論藏。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科判沙彌別行篇分二:初、篇目,二、本文,又分二:初、敘來意,二、開章釋。今初

初、敘來意

科判敘來意分二:初、敘本示濫,二、明信智二門。今初

初、敘本示濫

科判敘本示濫分四:初、示位,二、明本志,三、示律可依,四、斥世無訓。今初

初、示位

上二句「沙彌建位,出俗之始」,示位,顯示沙彌階位。這個沙彌階位必須分成形同沙彌與法同沙彌,如果只有剃髮,稱名形同沙彌,如果剃髮後受十戒,稱名法同沙彌。消文者按,出俗階位有四:沙彌戒、具足戒、菩薩戒以及佛果位。

二、明本志

次二句「創染玄籍,標心處遠」,明本志。上句「創染玄籍」,言其始,下句「標心處遠」,示其終。「玄籍」通稱佛教,「處遠」直指佛果。

三、示律可依

復次二句「自可行教,正用承修」,示律可依。

四、斥世無訓

後二句「濫跡相濟,世涉多有」,斥世無訓。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科判出家宗致

本文:p. 237LL01

第六門 出家宗致

問:今輯在家備覽,何以最後列出家宗致門耶?

答:凡俗士尚未出家,而欲出家者,須先了知出家之後,如何發心,如何苦行,自量己力,以定可否。若其力有未能,應即知難而退,不須率爾出家,免致將來憂悔。以是之故,出家宗致,為在家者所應預知。因以此門,殿於卷末焉。

出家宗致中分為三章─┬─一出俗本意

          ├─二先說苦事

          └─三應知五德

消文:

科判別行篇分六之六:第六門 出家宗致:明出家宗旨與勝利。

問:今輯在家備覽,何以最後列出家宗致門耶?

答:凡俗士尚未出家,而欲出家者,須先了知出家之後,如何發心,如何苦行,自量己力,以定可否。若其力有未能,應即知難而退,不須率爾出家,免致將來憂悔。以是之故,出家宗致,為在家者所應預知。因以此門,殿於卷末焉。

消文者按,上述註文易懂,消文略之。

科判出家宗致分三:

第一章 出俗本意:敘述出家的本意。

第二章 先說苦事:預告出家生活上的苦事。

第三章 應知五德:宣說沙彌五德。

《別行篇出家宗致》科判表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明斷養畜貓狗

本文:p. 237L07

《輕重儀》云:「畜貓狗,專行殺害。經論斷在惡律儀,同畜便失善戒。出賣則是生類,業障更深。施他還續害心,終成纏結。宜放之深藪,任彼行藏。必繫之顯柱,更增勞役。但依前判,彼我夷然。便息生殺怨家,新樹慈悲聖宅。

上來離諸非法中第五章畜養貓狗竟

上來別行篇中第五門離諸非法竟

消文:

律祖在《量處輕重儀》當中說:「養畜貓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殺害鼠類。經論都判定是惡律儀,只要與畜生在一起,就失掉善戒。如果是販賣的話,則是以畜養為名之生類,這樣的業障更深。如果施與他人的話,則是繼續損害心,最後成為煩惱繫縛。最好放生到深山的叢林中,讓牠們自行求生。如果把牠們繫牢在大柱,只是更增加自己的勞役。只要依照前面的放生作法,對牠們與自己都好。殺業自然消失,再也沒有怨家,樹立以慈悲為基礎的聖者宅舍。

以上離諸非法中第五章畜養貓狗究竟

以上別行篇中第五門離諸非法究竟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顯畜養貓狗之過

本文:p. 237L02

第五章 畜養貓狗

《事鈔》云:「或畜貓狗,專擬殺鼠。是惡律儀。 《雜心》云:惡律儀者,流注相續成也。《善生》《成論》:若受惡律儀,則失善戒。」  《資持》釋云:「顯過。 《雜》引示。流注者惡業遍也。相續者念念增也。所以然者,由彼害心非止一境,復無時限故。 《善生》《成論》失善戒者惡勢強也。惡業順惑,勢力猛盛,一切善戒並絕相續。故有云:且望一類鼠上,善戒不續,非謂餘戒俱無。又云:此乃誡勒之切耳。

消文:

科判離諸非法分五之五:第五章 畜養貓狗:養貓狗的過失。

律祖在《事鈔》中說:「有人養貓、養狗,是專門打算殺老鼠,這是一種惡律儀。」

《雜心論》說:「惡律儀就是惡業在念念之間不斷成長。」

《善生經》《成實論》都說:「如果受惡律儀,就是失去善戒。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科判畜養貓狗分二:初、顯過,二、引示。今初

初、顯過

第一段顯畜養貓狗之過。

二、引示

《雜心》以下,引示。「流注」是指惡業遍流的意思。「相續」是念念增長的意思。之所以說「相續」,是因為惡律儀會傷害心的境很多,同時又沒有時限的緣故。

《善生經》《成實論》說會失去善戒,是由於惡律儀的勢力強盛的緣故。惡業隨順無明而增長,因為其勢力猛利強盛,所以一切善戒全都不再增長。所以才會說:無戒的人只看鼠類,而生殺意,以致於善戒不續,並不是說其餘的戒都失去了。又說:這樣說的用意,是在於殷切告誡約束。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總說應禁酒肉葷辛

本文:p. 236LL07

第三節 通禁諸物

《事鈔》云:「《楞伽》云:酒肉蔥蒜韭薤之屬,悉不嘗之。」  《資持》釋云:「酒肉兼五辛,文缺興渠。或謂阿魏,或云自有興渠,根如蘿蔔。蒜音算,韭音久,薤胡介反,並葷菜也。《梵網》云:一切食中不得食。楞嚴云:熟食發婬,生噉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等。

《南山律》中,嚴禁蠶衣。乳蜜唯開重病,不許輒飲。如南山《釋門章服儀》云:囚犢將乳、劫蜂賊蜜,過失之大者,無越蠶衣比夫屠之量,萬計倍之。諸文至繁,今不委引。

上來離諸非法中第四章食肉章竟

消文:

科判食肉分三之三:第三節 通禁諸物:總說應禁諸物。

律祖在《事鈔》中引楞伽經》宣說:凡是酒、肉、蔥、蒜、韭、薤等類的食物,都不應該食用。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解釋《事鈔》文,如下:

楞伽經》說酒肉等食物,包含五辛在內,五辛通常是指蔥、蒜、韭、薤、興渠等,經文中並沒有列出興渠。也稱為阿魏,也有人說本國自有的興渠,根如蘿蔔。蒜音算,韭音久,薤胡介反(音謝),都是葷菜。

《梵網經》說:「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楞嚴經》說:「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引發婬欲,生食增長瞋恚。這些食用辛菜的人,縱使有宣說十二部經的能力,十方天仙都嫌棄他發出臭穢,全都遠離,諸餓鬼等因為他食用辛菜,都紛紛舐他的嘴唇。經常與餓鬼相處,福德日漸消減,長久不生利益等。

弘一律師註:《南山律》中,嚴禁蠶衣。乳品、蜂蜜只開許重病患者,不許隨意飲用。如南山《釋門章服儀》說:「囚禁小牛取乳、搶劫蜂蜜,過失之大,不輸蠶衣,比屠夫的過失之量,要以萬倍計。相關文句繁冗,在這裡不詳細引述。

以上離諸非法中第四章食肉章究竟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結攝正斷食肉

本文:p. 236L06

《事鈔》續云:「《四分》云:若此殺者行十惡業,為我故殺,乃至大祀處肉,不得食之。以辨具來者心無定主故。今屠者通殺,則依教無肉可食,正斷食肉也。 《律》云:若持十善,彼終不為我故斷眾生命,如此應食。準此,何由得肉而噉?」  《資持》釋云:「顯四分密斷中,初明制斷。為我大祀二皆不淨。今下顯意。 次明開食。前與肉者須行十善。豈有行十善者而有肉耶?故云何由得肉等。

消文:

律祖在《事鈔》中接著引四分律》結攝正斷食肉,如下:

如果屠者行十惡業,為我而殺生,甚至祭祀天地而準備肉,都不許吃肉。因為無法辨明肉品是從哪裡來的。現在屠者就是殺生,那麼,依循教義而言,是沒有肉可吃,是根本斷食肉。

《四分律》中說:如果是持十善業的人,他們終生不可能為了我而殺生,所以應該可以食肉。如果是持十善業的話,哪裡來的肉可吃呢?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三、顯《四分》密斷

科判顯《四分》密斷中分二:初、明制斷,二、明開食。今初

初、明制斷

無論是「為我」,還是為了「大祀」,肉都不清淨。「今屠者通殺」以下顯示正斷意。

二、明開食

前面說提供肉食的人,必須行十善業。難道行十善業的人還會有肉嗎?所以說:「何由得肉而噉?」

 


2020年3月21日 星期六

斥大乘食肉邪說

本文:p. 235LL01

《事鈔》續云:今學戒者,多不食之;與中國大乘僧同例。 有學大乘語者,用酒肉為行解,則大小二教不收,自入屠兒行內。天魔外道,尚不食酒肉;此乃閻羅之將吏耳。」  《資持》釋云:「二斥學罔時,初明學戒。中國學大乘者,皆依《梵網》《楞伽》《涅槃》等制。既修大行,慈濟為先,安有大乘方行殺戮。 有下指斥。行謂為之無恥,解謂執之不疑。二教不收者以大小俱制,反不依行,教所不被故。教既不被,非佛弟子,無慈好殺宜入屠行。天魔報勝淨因所克,外道苦行飧風自餓等。故知噉肉未及魔外,閻羅將吏信是同倫。將吏謂夜叉鬼卒之類。

消文:

律祖在《事鈔》中接著說:「現今學戒的人大多都不吃肉,這個情形與古印度大乘出家人相同。然而有學大乘的人說,受用酒肉就是修行和知解並行。這種說法不為大小二乘接受,也令自己入了屠夫行列。天、魔、外道尚且都不飲酒、吃肉,這些主張吃肉的人,都是閻羅的同類罷了。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文,如下:

二、斥學罔時

科判斥學罔時分二:初、明學戒,二、指斥。今初

初、明學戒

古印度修學大乘者,都是依《梵網經》《楞伽經》《涅槃經》等制戒。既然修學菩薩行,必然是以慈心濟世為先,哪有修學大乘還造殺戮之業。

二、指斥

有學大乘」以下,指斥,斥責。「」的意思,是造作而不會感得恥辱,「」的意思,是執持而不會猶疑。「二教不收」的意思,是因為大小二乘都制戒,不支持這種吃肉行為,是教理不開許的緣故。教理既不開許,吃肉就不是佛弟子,無慈心又好殺生,那就只能列入屠夫行列。天、魔果報殊勝,是有清淨因而獲得的,外道是修苦行餐風露宿自我忍飢耐餓,所以可以說,魔、外道等都不吃肉,「閻羅之將吏」應該是同類的意思。「將吏」是指夜叉、鬼卒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