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p. 248LL08
第二項 大乘三學
《事鈔》云:「若據大乘,戒分三品。律儀一戒,不異聲聞,非無二三有異,護心之戒更過恆式。」 《資持》釋云:「初戒二:初標示同異。三品即三聚。 準《智論》中二乘但有斷惡一聚,雖有作持還歸離過。不修方便教化眾生故無攝善,自調自度故無攝生。是以今文,但舉律儀。比校同異。 言不異者準業疏圓宗,謂同三聚。彼云:戒分三品,約義收緣,不異諸律。(由非明制,故云約義。)如殺一戒具兼三位,息諸殺緣即攝律儀,常行慧命即攝善法,護前生命即饒益有情。此一既爾,餘戒例然。(已上疏文)性戒並例此說。若論遮戒,如酒寶等,離畜飲過即攝律儀,常行對治即攝善法,息世譏嫌即攝眾生。 若取大小戒本以分,則小教四夷大乘十重,四夷大同餘六並異。以至畜寶、然身等,異相極眾。且云二三,意顯同多異少故也。 護心戒者防瞥爾也。如《梵網》制不慳不瞋等,又《涅槃》隔壁,聞鐶釧聲,分別男女,心染淨戒之類。」 《濟緣》云:「若準《智論》,聲聞戒但有斷惡一聚。今用大意,決於小宗,約義明同,莫不齊具。《疏》中且舉殺戒,餘並例作。如婬息諸染緣,常修梵行,不汙前生。如盜則離侵損緣,常行惠施,不惱前生。如妄則離虛妄緣,常行實語,不誑前生等。」
消文:
科判大小乘相決同異分二之二:第二項 大乘三學:明大乘戒定慧。
律祖在《事鈔》中宣說大乘戒學,如下:
大乘戒學分三品。其中攝律儀戒與小乘聲聞別解脫戒不異,但並不是說完全沒有差別,而是指相同的多,不相同的少。大乘的護心之戒,更有過於小乘的常規。消文者按,小乘但防七支,大乘微縱妄心,即成業行。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文,如下:
科判大乘三學分二:初、戒,二、定慧。今初
初、戒
科判大乘戒學分二:初、標示同異,二、廣示異相。今初
初、標示同異
「三品」即是三聚淨戒,也就是攝律儀戒(斷惡)、攝善法戒(修善)和攝眾生戒(度生)。消文者,攝眾生戒又作饒益有情戒。
根據《大智度論》當中所說,小乘只有攝律儀戒,雖然有作持(譬如既不殺生,又能放生等),但是只歸於離過方面(斷惡)。因為不修方便而未能教化眾生,所以沒有攝善法戒,又因為只有自調自度,所以沒有攝眾生戒。因此現在《鈔》文,只舉攝律儀戒來比較同異。
《鈔》文說「律儀一戒,不異聲聞」的「不異」,是根據業疏圓教宗所說,也就是說與三聚淨戒沒有不同。圓教宗說:戒學分成三品,以戒的意義而言,可以收攝為依於所緣,所以與各種律儀沒有不同。(因為現在不是探討制戒,所以說約義。)譬如殺生戒就同時具備攝律儀、攝善法和饒益有情等三位,止息諸殺緣即攝律儀,時常修行法身慧命即攝善法,守護現前的眾生性命即饒益有情。這一殺戒盡攝(消文者按,既=盡,全部)三聚,其餘諸戒也可以依例了然。(以上是依《業疏》文所說。)性戒都可依此例說明。如果談到遮戒,譬如酒戒、畜錢寶戒(簡稱畜寶戒)等,遠離酗酒、蓄錢寶等的過失,就是攝律儀,時常進行對治就是攝善法,止息世人譏嫌,就是攝眾生。
如果根據大乘戒本與小乘戒本來分別同異,則小乘戒有四波羅夷,大乘戒有十重戒,也稱十波羅夷。小乘的四波羅夷與大乘前四波羅夷相同,其餘六波羅夷都不同。乃至蓄寶、然身、然臂等以為供養,異相眾多。
《鈔》文又說「二三」,意思為同多異少。「護心戒」意思是預防突然。譬如《梵網經》中宣說戒不慳、不瞋等。又《涅槃經》中宣說隔著牆壁聽到鐶釧的聲音,分別出男女,心生愛著而染汙淨戒等公案,藉此明淨戒具足。
消文者略摘如下:
T24 No. 1484《梵網經》卷第二〈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若佛子。自慳教人慳。慳因慳緣慳法慳業。而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惡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緣瞋法瞋業。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中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乃至於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瞋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T12 No. 374《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一〈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五〉:「復有菩薩自言戒淨。雖不與彼女人身合嘲調戲笑。於壁障外遙聞女人瓔珞環釧種種諸聲心生愛著。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毀破淨戒。污辱梵行令戒雜穢。不得名為淨戒具足。復有菩薩自言戒淨。雖復不與女人和合言語嘲調聽其音聲。然見男子隨逐女時。或見女人隨逐男時。便生貪著。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毀破淨戒。汙辱梵行令戒雜穢。不得名為淨戒具足。」
元照律師在《濟緣》中也根據《大智度論》說明大乘戒學與小乘戒學的同異,如下:
聲聞戒只有攝律儀戒(斷惡)。現在以大乘義理闡釋小乘律法,這是從義理說明大乘戒學與小乘戒學的相同性,結論是小乘別解脫戒與大乘攝律儀戒「不異」。
《業疏》中是舉殺戒來說明,其餘諸戒都可依例理解。譬如婬戒能止息諸染緣,常修梵行,不染汙現前的眾生。如盜戒則能離侵損緣,常行惠施,不惹惱現前的眾生。又如妄語戒則能離虛妄緣,常行實語,不欺誑現前的眾生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