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p. 106L05
《事鈔》續云:「初一句三時俱重。謂方便舉尤害心,根本起尤快心,成已起隨喜心。」 《資持》釋云:「初句歷示三心重相。尤即訓甚,但非極甚即是輕心。 然極甚難明,略須示相。但約起心,念念不間,色心躁悶不愧旁人,神思昏迷都忘善事,奔趨前境,暢悅己情。或邪見居懷撥無因果,向親姻作穢,對塔殿行非。凡此用心,皆名定業。能牽來報,縱懺不亡。以此自量,何容輕動。識心之士,豈不畏乎?」
消文:
律祖在《事鈔》中接著說明單心第一種業報行相,如下:
初、一句
第一種業報行相的心,在方便時、根本時、成已時都重,也就是說,方便重、根本重、成已重,此為一句。在方便時生起格外惱害的心,根本時生起格外愉快的心,成已時生起隨喜的心。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解釋《事鈔》文,如下:
第一句詳盡顯示心在三時的重相。「尤」是解釋非常的意思,但是不是極為非常就表示屬於輕心的意思。然而說極為非常,並不容易理解,所以必須略略地解釋極為非常的行相。如果從起心方面來說的話,就是說這個心剎那剎那都不間斷,無論是身或心都顯得躁悶,不會對旁人感到慚愧,精神與思路顯得昏迷,完全忘記要行善的事,只急於趨向自己眼前相應的境,只求自己有舒暢愉悅的心情。或者心懷邪見,否定因果道理,對親戚朋友作汙穢的事,或者對塔廟作違反常理的事。以上這種心造作的業,都一定會感招生死輪迴之苦,能引來生果報,縱使懺悔也不消亡。自己以這個來衡量的結果,怎麼敢輕舉妄動呢?真正認識這個道理的人,哪有不感到怖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