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首常以二序作為序分,二序者,通序、別序也。通序者,共通諸經之序,又稱〈證信序〉。別序者,別說本經特殊緣起之序,又稱〈發起序〉。通序一般常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之形式呈現。於《四分律》之序分中,稱之為〈勸信序〉。
「信為道源功德母」、「信為能入」,若無信心,縱解文義,亦無所得。信為一切德本,戒亦然,故初〈勸信序〉之意在此。〈勸信序〉計四十六頌半,如下:
T22n1428_p0567b26(00)║
1. 稽首禮諸佛,及法比丘僧,今演毘尼法,令正法久住。
2. 優波離為首,及餘身證者,今說戒要義,諸賢咸共聽。
3. 今欲說深戒,為樂持戒者,為能諷誦者,利益諸長老。
4. 今說十句義,諸佛之戒法,令僧喜永安,攝取於僧故。
5. 不信者令信,已信者增長,斷不持戒者,令邪道入正。
6. 慚愧者安隱,佛法得久住,是以世最勝,演布禁戒經。
7. 眾山須彌最,眾流海為最,眾經億百千,戒為第一最。
8. 欲求第一最,今世及後世,當持此禁戒,終身莫毀犯。
9. 除結無罣礙,縛著由此解,以戒自觀察,如鏡照面像。
10. 夫欲造善法,備具三種業,當審觀其意,如羅云經說。
11. 所以立王者,由世諍訟故,眾人之所舉,古昔之常法。
12. 犯罪者知法,順法者成就,戒律亦如是,如王治正法。
13. 如醫觀眾病,進止得其所,可治則進藥,不可者則捨。
14. 如醫經所說,四事不可治,可救有十三,餘者不須救。
15. 譬如有死屍,大海不容受,為疾風所飄,棄之於岸上。
16. 諸作惡行者,猶如彼死屍,眾所不容受,以是當持戒。
17. 如守門牢固,不憂失財物,若垣牆缺壞,有財者憂懼。
18. 佛戒不缺漏,奉持者無憂,禁戒不牢固,毀犯者懷憂。
19. 坏器多穿漏,瓦師懷愁憂,器物若完具,眷屬皆歡喜。
20. 持戒有缺漏,為惡者常憂,不毀禁戒者,心常懷歡喜。
21. 如熛火雖微,莫輕以為小,所經諸草木,燒盡無有餘。
22. 所造惡雖微,慎莫謂為輕,如破伊羅葉,常在於龍中。
23. 如師子虎吼,醉者不恐怖,小獸聲雖微,醒者聞則懼。
24. 如是三垢人,一切惡不懼,智者於微惡,常懷於恐畏。
25. 如合和眾藥,擇去不良者,病者服除愈,身康得安樂。
26. 如是念修戒,能避諸惡行,除諸結使患,安隱入涅槃。
27. 若欲涉遠路,當自護其足,足若毀壞者,不能涉遠道。
28. 求天若涅槃,方便守護戒,如是無毀壞,必能度險道。
29. 如人欲渡河,用手及浮囊,雖深無沒憂,便能到彼岸。
30. 如是諸佛子,修行禁戒本,終不迴邪流,沒溺生死海。
31. 譬如帝釋堂,彫飾眾寶成,七寶為階陛,天人之所行。
32. 如是正法堂,七覺意莊嚴,禁戒為階陛,賢聖之所行。
33. 如善學世間,一切眾技藝,為王所愛念,以是得安樂。
34. 佛所說禁戒,能善修學者,終不墮惡趣,永得安隱處。
35. 如先自牢眾,然後破彼軍,賢聖眾牢固,然後破魔軍。
36. 聖眾若和合,世尊所稱譽,以眾和合故,佛法得久住。
37. 如乳母慈愛,養護於其子,一切水火難,護使不傷害。
38. 禁戒猶慈母,守護於行者,終不墮畜生,餓鬼地獄中。
39. 如有勇猛將,善習戰鬥法,降伏於彼敵,沒死不顧命。
40. 佛子亦如是,善學於禁戒,五陰散壞時,終不畏命盡。
41. 從佛戒所生,爾乃是真生,猶如鴦崛魔,如來所記別。
42. 若有捨戒者,於佛法為死,持戒如護命,守之無毀失。
43. 譬如得王印,所往無罣礙,毀缺則難詰,全失則被縛。
44. 戒印全具者,所至無罣礙,小毀則不定,大毀入三惡。
45. 為一切人故,降伏諸魔鬼,神仙五通人,造設於咒術。
46. 為彼慚愧者,攝諸不慚愧,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
47. 已說戒利益,稽首禮諸佛。T22n1428_p0568c02(00)║
T22n1428_p0568c07(00)║爾時佛遊蘇羅婆國下至T22n1428_p0569c27(00)║如來自知時之長行,敘述舍利弗請佛結戒因緣,是為發起序。
以上扼要介紹《四分律》科判試作表中的序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