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引成論釋綺語

本文:p. 187L04

《事鈔》云:「《成論》:語雖是實語,以非時故,即名綺語。或雖是時,以隨衰惱,無利益故。雖復利益,以言無本,義理不次。皆名綺語。」  《資持》釋云:「成論實語,次第三相,俱有過故。非時者語不合宜,即名不義。衰惱謂令他不樂。無本謂師心也。」

消文:

律祖在《事鈔》《成實論》說明綺語的意義,如下:

說的話雖然是實話,但是由於不合時宜的緣故,所以稱為綺語。或者雖然是時間合宜,但是因為會引起他人熱惱,而沒有利益的緣故。或者雖然有利益,但是所說的話沒有根據,從佛法的觀點來說,不符合義理的緣故。以上的情形都稱為綺語。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解《事鈔》文說:「《成實論》認為雖然說實話,但是從說話的時機看來,有三種情形會有過失,也就是非時、衰惱和無本。「非時」的意思,指說話不合時宜,時機不對,所說的話就不具意義。「衰惱」的意思,指所說的內容使人聽了不高興。「無本」的意思,是指以自己的心為師,也就是自以為是而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