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釋實時假時

本文:p. 190L06

《資持》釋云:「《智論》釋六成就中,時成就文。彼明天竺說時有二,一名迦羅此云實時。謂年月日時四時部氣等世俗背計為實故。,二名三摩耶此云假時。謂隨事緣長短不定,無有實故。。佛隨世諦說三摩耶,不說迦羅,為除外道俗人邪見故俗人著有,外道計常,若說實時更增彼計。此亦大分為言,非俱不說。 《論》中,先破彼計實時皆無有實。然《毘尼》制法多依實時,則顯如來亦說實時,豈是無時。故以為問,如《鈔》所引。 中為二,初約義釋通。二佛下遮其來難,初中三義。初從假釋《論》中難破時已,乃云見陰界入生滅假名為時無別時謂時經及餘經等亦說實時,乃是隨世名字,故云假名,此與俗說假名言同義別。又準佛說則彼二皆是假名,隨彼而言故云實耳。。文云我已說者即指上文,世界法有故不妨說時非時,非實故不妨無時。立論已明,不審重問,故反責之云不應難。亦是下次隨世釋。世界實者俗所計也。眾人訶者即指緣起,由彼計實而致譏訶,律附世相遮譏故制。亦欲下三護法釋。謂受戒時分定上中下,互相敬事,令法不滅,故云使久存等初義約假從道以釋,後二約實從俗而釋。。 遮來難中。以毘尼制教隨順世諦從權建立,不可橫以真理而難俗事,以化就蕩相制是建立,故云不應求等。」

消文: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引《大智度論》析釋「實時」與「假時」,如下:

《大智度論》在解釋「六成就」當中的「時成就」說:「古印度對於『時』有二種說法,第一種叫作『迦羅』也就是『實時』的意思,指世俗對於年、月、日、時、四季、以及二十四節氣等,都認為是實有。;第二種叫作『三摩耶』也就是『假時』,指對境的時間或長或短不一定,並沒有真實的時間。佛陀依世俗諦說三摩耶而不說迦羅,目的是為了破除外道和世俗人的邪見。世俗人執著有,外道執著常,如果說實時的話,會更增加深他們著有計常的邪見。這是針對大多數人而說假時,並非都不說實時。消文者按,「六成就」者,謂佛經篇首通序所具備的六項內容,又稱「六種成就」、「六事成就」。即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眾成就。「部氣」者,《阿含》中時非時,經中具明二十四半月之相,準俗「二十四氣」量之。

《大智度論》先破斥外道俗人所執著的實時,都沒有真實的時間。然而《毘奈耶》制訂的律法,大多數都是基於實時,這說明了如來也說實時,怎麼說沒有真實的時間呢。所以才提出問難,就像《事鈔》所引的內容。消文者按,即前p. 190L02《事鈔》云與續云所示。

科判回答分二:初、約義釋通,二、遮其來難。今初

初、約義釋通

科判約義釋通分三:初、從假釋,二、隨世釋,三、護法釋。今初

初、從假釋

《大智度論》以問難方式破斥實時之後,才提到「見陰界入生滅假名為時」,以外沒有其他的「時」。這段話的意思是指當時的經,以及許多其他的經,也都說「實時」,只是為了隨合世俗名字,而說「假名」,這一點與世俗所說的假名,言詞雖然相同,但是涵義不同。此外,如果根據佛陀所說的內涵,實際上實時與假時都是假名,是為了隨合那些經而說,才說實時罷了。 《事鈔》文內的「我已說」的意思,就是指上文所說,世界法有「」,所以不妨說「時非時」,既然不是實有「」,所以不妨說「無時」。造論的意趣已經很明顯,不審理所提的問難,所以反過來呵責不應該如此問難。

二、隨世釋

亦是《毘尼》」以下是隨順世俗名言而解釋。「世界中實有」是世俗以妄分別所判斷的結果。「為眾人訶責」是指因為不知緣起道理,而執著為實有,所以招致譏訶責,《四分律》舉出世俗行相,為了遮止譏詞而制戒。

三、護法釋

亦欲護佛法」以下護法釋,也就說受戒時,分別訂定上中下三品,又由此三品,能體其中功德勝利,故起互相恭敬尊重,而能令佛法不滅,所以說「使久存」。以上三義中,第一義從假釋,是依假名從真理解釋,第二義隨世釋和第三義護法釋,是依實有從世俗名言解釋。

二、遮其來難

佛世尊結諸戒」以下,遮其來難。由於《毘奈耶》制教是隨順世俗諦,從權假方便建立,不可以強持真理而問難於世俗事,藉由教化而成就蕩除執相,建立制戒,所以說「不應求有何名字相應不相應」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