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明自宗重犯戒同種之意

本文:p. 138L02
《事鈔》續云:「此說別解脫戒,由境緣別,得戒不同,故後犯時,還隨別犯。 如《薩婆多》云:寧可一時發一切戒,不可一時犯一切戒。 且如婬戒,女人身上發得二十一戒,男子身上得十四戒。餘法界中男女亦爾。今或貪心,犯一女一道,但名汙一淫戒。比丘自餘諸婬,戒體光潔,無行可違,稱本受體。」  《資持》釋云:「初敘宗意。律儀從境故名別脫,道定從心即是總脫。 如下引論委釋二,初舉文。受是懸擬故可總發,犯是臨境故唯別犯。 且下二歷示,初明總發。文中別舉支以明,餘可例顯。境約道,女三男二。心三毒,三單三複一具。隨緣間起,以心歷境,故發多戒,如文所列。今下明別犯。」

消文:
律祖接著在《事鈔篇聚名報篇中解釋自宗重犯戒的涵義,如下:
就是說別解脫戒,是於一一境上別別所緣,別別防非止惡,而得別別解脫戒。由於是隨一一境而別別發戒,所以,得戒之後若有違犯,還是隨一一境而別別犯戒。
就如《薩婆多論》當中所說:寧願一時發一切戒,也不可一時犯一切戒。消文者按,此謂多宗開許總發,未許總犯。
就拿婬戒來說,女人身上一發可得二十一戒,男子身上一發可得十四戒。消文者按,如下《資持》所釋。其餘法界中的男女都是如此。
假設現在由於一時的貪念而汙犯了一女一道,這樣只算是汙犯一戒。比丘餘的二十婬戒,戒體依然光潔常淨,既然沒有業行可違,所以說仍然保有本來的受體。消文者按,指本受體係指本初受戒時,發得之無作戒體。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科判引文分二:初敘宗意,二引論委釋。今初
初、敘宗意
敘明自宗同種之意。別解脫律儀是對所緣境而說,是依受戒之作法而得戒,所以稱作別別解脫,道共戒、定共戒都是以心來說,所緣的是一切境,所以是總解脫。
二、引論委釋
《薩婆多》」以下,引《薩婆多論》詳細解釋,分二:初、舉文,二、歷示。今初
初、舉文
於此列舉論文說明。受戒是先發虛願,以法界為量,希望總緣一切境,而不造作惡行,所以是可總發,若有違犯時,必是臨境的情形,所以只有隨境各別違犯。
二、歷示
且如婬戒」以下,以歷境說明,分二:初、明總發,二、明別犯。今初
初、明總發
文中特別舉婬戒為例說明,其餘三性戒可以類推了知。婬戒的對境是以「」而言,女子非處有三,男子非處有二。婬欲心即貪瞋痴等三毒,三單(貪、瞋、痴)三複(貪瞋、貪痴、瞋痴)及一具(貪瞋痴具),合為七毒。隨所緣道而發戒,由於是以心涉境,所以可發多戒,如文所列女二十一戒與男十四戒。
二、明別犯
今或貪心」以下,例示各別違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