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3日 星期四

繼續破斥愚教

本文:p. 140L03
《事鈔》續云:「故世尊處世,深達物機。凡所施為,必以威儀為主。 但以身口所發事在戒防,三毒勃興要由心使。今先以戒捉,次以定縛,後以慧殺,理次然乎。 今有不肖之人,不知己身位地,妄自安託云是大乘。輕弄真經,自重我教。即《勝鬘經》說:毗尼者即大乘學。《智論》云:八十部者即尸波羅蜜。如此經論,不入其耳,豈不為悲?」  《資持》釋云:「二三學次第為二,初推戒功二,先敘佛偏弘施為者通語一期化物軌度。威儀即目戒學。主猶尊也。 但下次出所以明對病。身口即業,心使是惑。勃,卒也。今下明次治。顯戒學居初,釋成為主耳。 今有下二斥誑妄三,初敘所計。位地謂薄地凡夫。安託謂無疑畏。輕真經者毀律教也,重我教者黨所習也。即下據教反質。二文並約開會之義。由本小教,歸一佛乘,故兩皆云即。八十即目段數,部即指根本一部。聲聞但云尸羅,菩薩則加波羅蜜,即六度之一。如下傷其愚暗。教雖顯了,聞而不信,故云不入耳。」
消文:
律祖繼續在《事鈔》中,引經論正破愚教,如下
所以,世尊在世的時候,徹底了解所化機,一切的施設方便,必定以戒為主。對治身口所發的業,都以戒來防範,然而所發的業,是由三毒引起的,而三毒又是由心煩惱所生。所以對治方便,要先以戒捉住煩惱賊,捉住之後,再以定將它綁縛,最後以慧徹底摧毀這個煩惱賊,條理次第井然有序。
現今有許多行為偏差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薄地凡夫,狂妄自大、無疑無畏地稱自己是大乘,輕蔑毀謗佛陀所說的律教,卻偏執著自宗的教義。也就是《勝鬘經》當中所說:「毘奈耶就是大乘學。」《大智度論》當中說:「八十部就是尸羅波羅蜜。」消文者按,《大智度論》卷一百〈囑累品第九十〉云:「毘尼名比丘作罪。佛結戒應行是不應行。是作是事得是罪。略說有八十部。像這些經論,那些人根本聽不進去,這不是很悲哀嗎?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二、三學次第
科判約理正破分三之二:三學次第,分二:初、推戒功,二、斥誑妄。今初
初、推戒功
科判三學次第分二之一:推戒功,推崇戒的功德,分二:初、敘佛偏弘,二、出所以。今初
初、敘佛偏弘
說明佛陀特別弘傳戒律。「施為」即施設的意思。一般來說,是指佛陀為了度化眾生,所制立的威儀軌則。消文者按,「一期」,依天台宗之判教語,係指佛陀說法度生之時間;「物」,指眾生;「化物」,即度化眾生;故「一期化物」又可作「一期化導」,如《妙法蓮華經玄義》曰:「一期化導,事理俱圓。」「軌度」,義為軌範法度,即軌則。威儀」就是戒學。「」就是尊的意思。
二、出所以
但以身口所發」以下,說明佛陀為什麼偏弘戒律,分二:初、明對病,二、明次治。今初
初、明對病
身口」即是業,「心使」是惑。「」是突然的意思。
二、明次治
今先以戒捉」以下,說明對治之次第。顯示由戒學下手,解釋成就對治為主。
二、斥誑妄
今有不肖之人」以下,破斥不肖之人,分三:初、敘所計,二、據教反質,三、傷其愚暗。今初
初、敘所計
敘述不肖之人的妄計。「位地」是指薄地凡夫。「安託」是指無疑無畏。「輕弄真經」是指者毀律教也,「自重我教」是指偏執自宗的教義。
二、據教反質
《勝鬘經》」以下,引據經論詰問。所引《勝鬘經》《大智度論》二文,都是開權顯實的意義。由根本小乘教義,會歸一佛乘教義,所以此二經論都說「」。消文者按,也就是《事鈔》中提到的「即大乘學」與「即尸波羅蜜」。八十」是指共計有八十段,「」是指根本說一切有部。小乘「聲聞」的話,就只說「尸羅」,大乘「菩薩」的話,則說「尸羅波羅蜜」,也就是六度當中的持戒波羅蜜多。
三、傷其愚暗
如此經論」以下,是批不肖之人愚痴無明。雖然經論講得淺顯易了,但是他們儘管聽到了卻不相信,所以說「不入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