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明誡拾僧過失

本文:p. 213L05

《事鈔》續云:「凡出家者,長標遠望,必有出要之期。始爾出家捨俗,焉能已免瑕疵也。 智士應以終照遠度,略取其道。不應同彼愚小,拾僧過失。 所以天龍鬼神,具有他心天眼,而護助眾僧者。非僧無過,以剋終照遠耳。 今人中,無察情鑒失之見。情智淺狹,意無遠達。暫見一過,毀辱僧徒。自障出要,違破三歸,失於前導,常行生死,不受道化。可謂惑矣,小兒痴矣。」  《資持》釋云:「二誡拾僧過失中,敘道眾志遠行薄。 智下次教俗士取志。終照即深識不責目今,遠度即大量不見小過。略謂略。 所下示幽靈同。剋猶究也。剋照皆龍天之心,終遠即出家之志。如《感通傳》,韋天告祖師云。天竺諸國,不及此方。此雖犯戒,大塗慚愧,內雖陵犯,外猶慎護故。使諸天見其一善,忘其百非。若見造過,咸皆流涕,悉加中護,不令魔惱。 今下斥凡俗多譏。初敘其愚迷。自下彰過失。上句障聖道,次二句失善利,後二句招苦報。可謂下結歎

上來入寺法式中第二章今師要術竟

上來《別行篇》中第二門入寺法式竟

消文:

律祖在《事鈔》中繼續宣說莫觀僧過,如下:

出家人都有長遠的目標和期望,就是必定有出離解脫的一天。剛開始出家棄捨世俗的習氣,難免還是帶有一些瑕疵。

有智慧的人應該像出家人一樣安立長遠目標,要有深遠的見識,揀取並效法出家人的修道方式。同時應有寬廣的大度量,不應該像無知的小兒一樣,撿拾出家人的過失。

所以,天龍鬼神等雖然具有他心通、天眼通,但是還護助修道的出家人。並不是說出家人沒有過失,因為這些護法觀照的是出家人終極遠大的目標。

當今的人們,缺乏觀察實情分辨過失的慧見。由於這種人的智慧淺薄狹隘,沒有深遠通達的見解。只要看見一點小過失,就毀謗汙辱出家人。自己障礙出離三有的心要,違背破壞三歸依的誓言,失去引導我們前進的導師,不斷在生死中流轉,得不到佛法的教化。實在是迷惑顛倒,像小兒一般愚痴啊!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二、誡拾僧過失

科判正示敬護分三之二:誡拾僧過失,教誡莫觀僧過分四:初、敘道眾志遠行薄,二、教俗士取志捨行,三、示幽靈同,四、斥凡俗多譏。今初

初、敘道眾志遠行薄

說明出家人志向高遠,但是初發心,行持方面尚顯薄弱。

二、教俗士取志捨行

智士應以終照遠度」以下,教俗士取志行,教導在家人應當取法出家人的志向,而不看他們不如法的行為。「終照」就是要有深遠的見識,不要呵責眼前所看到的過失,「遠度」就是要有大度量,不要看小過失。「」是指揀略,揀取而效法的意思。

三、示幽靈同

所以天龍鬼神」以下,示幽靈同,說明天龍鬼神等都一致讚歎。「」即推究的意思。「剋、照」都是指龍、天的心,「終、遠」都是指出家人的志向。消文者按,原典作「示幽靈同資」。

就如《律相感通傳》中所說,韋天將軍告訴律祖說:「天竺各國的佛教已經比不上漢地。漢地的出家人雖然犯戒,大多數都還有慚愧心,內在雖然有違犯戒律的地方,但是外在的威儀依然謹慎護戒。使得諸天看見出家人的一件善行,就忘掉他們千百種不如法的行為。如果看見出家人犯了過失,都會痛哭流涕,全部都會繼續守護,不讓魔王魔眷來惱亂。

四、斥凡俗多譏

今人中」以下,斥凡俗多譏,斥責現在的在家人大多有譏嫌的心,分三:初、敘其愚迷,二、彰過失,三、結歎,今初

初、敘其愚迷

今人中」以下,前段敘其愚迷,敘述在家人愚痴迷惑的行為。

二、彰過失

後段「自障出要」以下,彰過失,彰顯各種過失,分三:初、障聖道,二、失善利、三、招苦報今初

初、障聖道

上句「自障出要」,障聖道,障礙成就聖道。

二、失善利

次二句「違破三歸,失於前導」,失善利,失去善根利益。

三、招苦報

後二句「常行生死,不受道化」,招苦報,招感苦報。

三、結歎

可謂惑矣」以下,結歎,結示悲嘆之情。

以上入寺法式中第二章今師要術究竟

以上《別行篇》中第二門入寺法式究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