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明正法中想念慎護

本文:p. 210L02

《事鈔》續云:禮拜佛法僧者,常念體唯是一。何者?覺法滿足,自覺覺他名佛。所覺之道名法。學佛道者名僧。則一體無別矣。(始學時名僧,終滿足名佛。僧時未免諸過,佛時一切惡盡,一切善滿也。今我未出家學道,名俗人,迴俗即是道器。如此深思,我亦有道分,云何輕侮?宜志心歸依,自作出家因緣者,是名圍繞念佛法僧之大意矣。) 低頭看地,不得高視。見地有蟲,勿誤傷殺。不唾僧地。 當歌唄讚歎。若見土,自手除之。」  《資持》釋云:「二想念慎護等法有三,初念三寶。佛僧能覺,因果雖分,所覺道同故云一體。道即諸佛果源,眾生心本。極證名佛,始學名僧。僧現學法,終至佛果。若此待僧,豈容輕侮?註中初教念僧,則三寶備矣。 今下次令念己,與僧不殊。尚當尊己,豈敢慢人。 低下次離諸過。初二句捨憍慢,次二句止殺害,後一句離觸穢。 當下三修淨福

消文:

律祖在《事鈔》中繼續宣說應當想念慎護,如下:

禮拜佛法僧三寶的時候,應當時常憶念三寶是一體的。什麼原因呢?因為圓滿覺悟,不但自己覺悟,還能夠引導他人也覺悟,稱為佛。所覺悟的道,稱為法。修學佛道的出家人,稱為僧。所以說佛法僧是一體無別。(註中說,開始出家學習佛法的階段,稱為僧,究竟圓滿覺悟的時候,稱為佛。出家學佛的時候,難免還會違犯種種的過失,成佛的時候,一切的惡作都消盡,一切的善行都圓滿。現在的我還沒有出家學道,稱為俗人,如果掉轉世俗,就能成為修道的法器。這樣深深思惟之下,發覺我也有修道的緣分,為什麼要輕慢侮辱自己?應當致誠一心歸依三寶,為自己造作出家的因緣,這正是我們圍繞憶念佛法僧的重大意義。)

行走的時候,要低著頭看著地面,不可昂首闊步向高處看。如果看見地上有蟲,千萬不可誤傷或誤殺,千萬不可在寺院隨地吐痰或吐口水。

在寺院的時候,應當由衷歌誦梵唄,讚歎三寶功德。如果看見雜草、穢土,應當親自動手清除。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二、想念慎護等法

說明禮敬三寶時應當如何思惟、憶念,謹慎守護自己的三門。科判想念慎護等法分三:初、念三寶,二、離諸過,三、修淨福。今初

初、念三寶

佛與僧都是能覺悟者,雖然二者的因和果有分別,但是所覺的道是相同的,所以說「一體」。「道」是諸佛果的根源,也是眾生的自心本性。究竟證得的果位稱為佛,開始學佛的時候稱為僧。僧人現在修學佛法,最終能成就佛果。應該像這樣觀待僧人,怎能容許我們輕慢侮辱呢?

註中可分二:初、教念僧,二、令念己。今初

初、教念僧

能夠憶念僧寶,則由於三寶一體,等於三寶具足。

二、令念己

今我未出家學道」以下,令念己,要對己思惟與僧人一樣。對自己可成為僧人尚且應當尊重自己,怎麼敢對人輕慢呢!

二、離諸過

低頭看地」以下,教誡應遠離各種過失。初二句「低頭看地,不得高視」的意思,要捨離憍慢,次二句「見地有蟲,勿誤傷殺」的意思,要遮止殺害有情,後一句「不唾僧地」的意思,要遠離不淨,避免染汙僧地。

三、修淨福

當歌唄讚歎」以下,要修清淨福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