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 星期二

明闕初緣

本文:p. 144L01

第一端 闕初緣

《戒疏》云:「第四闕緣義。若闕初緣。小漫心起,但得三中罪,以非人畜杌三境替故。大漫心起,但得一中罪,三趣隨犯俱無差故。若對剋心,加王異境來替張處,則有四句可準上思。」  《行宗》釋云:「闕緣中初闕三別,即大小二漫及剋心也。 大漫一中罪者,以三趣齊害,杌境來差,心期雖漫,望人從重,故得中罪。必對杌木起非畜想,應得下罪,非此所明,在文蓋闕。 此中結句。大漫一句杌作人想。小漫三句一非人人想,二畜生人想,三杌木人想。剋心中但加一句王作張想,殺則同重,餘三同前,故云四句,通前二漫,總有八句。」

消文:

科判別示闕緣分五之一:第一端 闕初緣。說明闕第一緣。

律祖在《戒疏》中說明闕第一緣的情形,如下

一、闕初緣

如果起小漫心的話,只結三中罪,因為是以非人作人想、畜生作人想、或杌木作人想等三異境替。

如果起大漫心的話,只結一中罪,因為不管犯非人、畜生、或杌木等任一趣,都沒有差別。

如果起剋心的話,則要增加王異境作張想,那麼比照前面的思惟,會有四句。然而,除了王作張想,是結上罪外,餘三則仍為中罪。也就是說非人作張想、畜生作張想、或杌木作張想,都是中罪。

元照律師在《行宗》《戒疏》文,如下:

闕緣當中的初闕有三,也就是大漫、小漫及剋心。

大漫一中罪」的意思,是由於殺心本期三趣,譬如想殺人、非人、或畜生的時候,杌木為異境來差,但是心中還是作人想,因為人趣從重,所以結中罪。如果對杌木起非人想或畜生想的話,則應結下罪。不過《戒疏》文中並沒有提到這部分,所以不是這裡要說明的。

這裡總結為八句:分別是大漫一句,杌木作人想。小漫三句,一、非人作人想,二、畜生作人想,三、杌木作人想。剋心四句,只加了王作張想一句,因為人趣從重,所以殺王還是結上罪,其餘三種情況準同小漫,所以說剋心四句。連同前面的大小二漫,總共有八句。

持犯別相性罪犯相列緣別示闕緣闕初緣科判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