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明婬欲過患之行相

本文:p. 175LL05

第一項 犯境

《事鈔》云:「初明犯境者,《僧祇》云:『可畏之甚無過女人;敗正毀德莫不由之。』染心看者下罪,聞聲起染亦爾。」  《資持》云:「初示過相。上二句示來報.次二句彰現損。 言可畏者,《訶欲經》云: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之重患。凡夫因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行者既得離之,若復顧念,是為從地獄出,還復思入。又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譬如清淵澄鏡,而蛟龍居之;金山寶窟,而師子處之。當知此害,不可近也。 敗正者,立事公正,苟荒女色,則無所成。即彼《經》云:室家不和,婦人之由;毀宗敗族,婦人之罪。 毀德者,修身立行,或著女色則皆喪失。即《經》云:凡夫重色,甘為之僕,終身馳驟,為之辛苦。《淨心觀》,貪色者憍,貪財者吝,既憍且吝,雖有餘德,亦不足觀。 染下,明制急。 然心行微細,粗情不覺﹔縱知違戒,制御猶難,豈況悠悠,終無清脫。請臨現境,自審狂心。或宛轉迴頭,或殷勸舉眼,或聞聲對語,或吸氣緣根,雖未交身,已成穢業。大聖深制,信不徒然;諒是眾苦之源,障道之本。是以托腥臊而為體,全欲染以為心。漂流於生死海中,焉能知返?交結於根塵網裡,實謂難逃。當自悲嗟,深須勉強。或觀身不淨,即是屎囊,或諦彼婬根,實唯便道。或緣聖像,或念佛名,或誦真經,或持神咒。或專憶受體,或攝念在心,或見起滅無常,或知唯識所變。隨心所到,著力治之;任性隨流,難可救也。

消文:

科判婬戒分三之一:第一項 犯境。所犯婬戒的對境。

律祖在《事鈔》中說明所犯婬戒的對境,如下

初、明犯境

首先要說明的是所犯婬戒的對象。《僧祇律》說:「最令人畏懼的莫過於女人;敗壞正常風俗,損毀道德,無不出於女人。」以染汙心看女人,結下罪。即便聽聞女人聲音而生起染汙心,也是一樣結下罪。

元照律師在《資持》析釋《事鈔》文,如下:

科判所犯境分三:初、示過相,二、列諸境,三、誡輕笑。今初

初、示過相

顯示婬欲的過患中,上二句「可畏之甚無過女人;敗正毀德莫不由之」顯示未來的果報.次二句「染心看者下罪,聞聲起染亦爾」彰顯現前的傷損。

可畏」的意思,根據《禪要訶欲經》當中說:「女色是世間的枷鎖,凡夫貪戀執著,不能自拔。女色是世間的重大災患,凡夫因女色而至死不能擺脫。女色是世間的衰敗禍害,凡夫遇上了什麼厄運都會降臨。修行者既然已得脫離女色,如果又顧念女色,就等於是從地獄出離,卻又還想要重入地獄。」又說:「女人的行相,可以說甜言蜜語,但是心如毒蛇。譬如清澈深淵有如澄淨的鏡子,而有蛟龍棲息其中;金山寶窟而有獅子伏藏其中。應當知道此中將有危害,不可靠近。消文者按,訶欲經一作《禪要訶欲經》,一作《菩薩訶色欲法經》

敗正」的意思,是指本來立身處事公平公正,一旦荒誕於女色,則一無所成。也就是《禪要訶欲經》當中所說:「室家不和因女色而起;毀宗敗族是女色之罪。

毀德」的意思,修養身心、建立德行,一旦貪著女色則皆喪失。也就是《禪要訶欲經》當中所說:「凡夫重色而甘為女人之奴僕,終身奔走繁忙而為女人辛苦。《淨心誡觀法》說:「貪色的人憍慢,貪財的人慳吝,既憍慢且慳吝的人,就算有其他的德行,也不值得欣賞。

染心看者下罪」以下,說明制教急切。然而心的行相非常微細,粗心的人不易察覺﹔即使知道違戒,然而要能控制、防備都不容易,更何況想要安閒舒適,結果不得清淨脫俗。設身處地的自我審察狂心,或者對女色含蓄回頭,或者目不轉睛,或者聽聞女人聲音而尋找對話,或者嗅到女人氣息而心緣女根,雖然沒有真正接觸,也已經形成汙穢惡業。佛陀所制定的甚深戒律,若能堅信,必不枉然;那些穢業想必是眾苦的泉源,是障礙修道的根本。因此,以藉由父精母血而為身體,具全欲染以為心,於是漂流生死苦海當中,怎能知道錯誤而加以改正呢?一旦陷於六根六塵的羅網裡,實在是很難逃脫。所以,應當自感悲哀嘆息,並且必須盡力而為。或者觀女身不淨,實際上只是屎囊,或者細察婬根,實際上只是大小便道。或者緣聖像、念佛名、誦真經、持神咒。或者專注憶念所受戒體,或者攝持正念在心,或者觀見生滅無常,或者了知諸法唯識所變。應當隨著心思所到之處,勵力對治;否則任性隨波逐流,就難以挽救了。

犯別相性罪犯境科判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