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p. 72L01
第一支 先釋二名
《業疏》云:「何名受無作耶?即是行者願於惑業斷相續意。無始妄習,隨念難隔。故對強緣,希求業援,自發言誠,是其因也。三法之期,動發戒業,業成志意,是其緣也。即此緣業,是行願本,名受無作。 隨無作者。剎那已後,隨境對防,名作戒。作息業成,即名此業為隨無作。」 《濟緣》釋云:「初受無作三,初徵。即下次釋又二,初敘開悟。故下次明納法。仍分因緣,二法和合乃成受體。三法期者即法就也。即下三結名體。 次明隨無作中。剎那後者示分齊也。隨業依作,故重舉作以明無作。」
消文:
科判解二無作分二之一:第一支 先釋二名。先解釋受隨二種無作戒體。
律祖在《業疏》中說:「什麼叫作受戒無作戒體呢?意思是受戒者發願要斷除相續中的惑業。那些無始以來的邪妄習氣,念念不斷現行,難以隔離。所以藉強力因緣,希求具有斷惑業性救拔,自己虔誠發願,是能得戒的主因。當三法納體的期間,生起戒的業性,業性成就受戒者的意志,這是得戒的助緣。而得戒的主因與助緣,是受戒者獲得受體的根本,稱為受戒無作戒體。
至於隨戒無作戒體,當三法竟第一剎那以後,就能隨著犯戒境界生起對治防護的功用,這時候是隨戒作戒體。在第二剎那作戒謝落時,無作戒體的業性成就而獨存,這時候的業性即是隨戒無作戒體。」
元照律師在《濟緣》中析釋《業疏》文如下:
釋受隨二無作戒體分二:初、明受無作,二、明隨無作。今初
初、明受無作
首先說明受戒無作戒體分三:初、徵,二、釋,三、結名體。今初
初、徵
第一段徵詢何謂受無作,也就是「何名受無作耶?」
二、釋
第二段解釋文,也就是「即是行者」以下的文,解釋文又分二:初、敘開悟,二、明納法。今初
初、敘開悟
首先第一小段敘述受戒者開悟,也就是「願於惑業斷相續意」以下的文。
二、明納法
第二小段說明由納法斷惑業,也就是「故對強緣」以下的文。也是分主因與助緣來說明,也就是「故對強緣,希求業援,自發言誠,是其因」與「三法之期,動發戒業,業成志意,是其緣」這兩小段。藉由主因與助緣二法和合,而成就受戒體。「三法之期」的意思,是指三法究竟。
三、結名體
第三小段結攝受戒無作戒體,也就是「即此緣業,是行願本,名受無作」這一小段文。
二、明隨無作
接下來說明隨戒無作戒體,「剎那已後,隨境對防,名作戒」這一段文顯示作無作的分界點。隨戒無作戒體的業性,是依隨戒作戒體而生起的,所以這裡再提作戒體的目的,是藉以說明隨戒無作戒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