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分列四義解釋緣境寬狹

本文:p. 74LL04
第一節 列釋
《事鈔》云:「就中有四。 一能緣心。現在相續心中緣。 二所緣境。境通三世。如怨家,境雖過去,得起惡心斬截死屍。現在怨家子,有可壞義。未來諸境,可以準知。故緣三世而發戒也。 三發戒。現在相續心中得。 四防非者。但防過去未來非,現在無非可防。」  《資持》釋云:「本說所緣而分四科者。心隨境起,故先明心。心境相應,即發受體,故三明戒。戒必有用,故後明防。四義相綰,不可孤立故。 初能緣心中。現在簡過未,相續簡一念。《業疏》云:念念雖謝,不無續起,即以此心為戒因本。 二所緣境中又二,初示境。如下舉事顯相。如與己為怨,其怨已死,即過去也。怨或有子,即現在也。孫雖未生,生必為讎,即未來也。於此三境俱能起害。欲成淨戒,必息惡心,故所緣境遍該三世。 三發戒者。問:與上能緣何異?答:前是能緣心,此即所發戒。由彼受體無可表示,還約能緣以彰所發。 又前二作戒,後二無作。又三局受體,四落隨行。 四防非中。現在無非者,此約對治心行以論三世。防是預擬,不令起非。對治現前則防未非,纔失正念即落過非,故知現在無有防義。」  《濟緣》云:「三所發戒中。若論發業通於未來,且據初得故局現在。蓋約能緣以彰分齊也。」
消文:
科判緣境寬狹分二之一:第一節 列釋。分列四義解釋緣境寬狹。
律祖在《事鈔》中說:「就緣境寬狹的意義來說,可以從四義來解釋:一能緣心,二所緣境,三發戒,四防非。
一、能緣心
指現在的念念相續就是能緣心。消文者按,藉《資持》釋「現在簡過未,相續簡一念」理解之。
二、所緣境
所緣境通於過去、現在與未來三世。譬如怨家的境雖然已經過去,還是會生起惡心要斬截怨家的屍體。現在面對怨家的孩子,也有理由可以破壞他們。未來面對怨家的孫輩們,可以類推得知會如何。所以說「境通三世」而發戒。
三、發戒
指現在的念念相續生起無作戒體。
四、防非
現在的念念相續,只能防過去非及未來非,沒有現在非可防的意義。」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事鈔》文如下:
這裡說明緣境寬狹這一章分四科解釋的道理,因為能緣心是隨所緣境而生起的,所以先說明能緣心。因為當能緣心與所緣境相應時,立即感發受戒作無作戒體,所以在能緣心與所緣境之後,說明發戒的相狀。生起受戒作無作戒體之後,必定有隨戒作無作戒體的功用,所以最後說明防過去非。四義貫穿,不可獨立說明。
初、能緣心
現在」的意思是簡別過去、未來,強調就在當下的現在;「相續」的意思是簡別一念,強調念念不斷。所以律祖在《業疏》中曾說:念念雖然有謝落,但是念念是相續不斷地生起,而生起無作戒體的根本因,就是現在當下的能緣心。
二、所緣境
所緣境這段文中,又可分二:初示境,二舉事顯相。
初、示境
即「境通三世」這一句,顯示所緣境是通於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
二、舉事顯相
即「如怨家」以下這一整段,列舉事例顯示所緣境的相狀。以自己的怨家為例,雖然那位怨家已死,也就是「境雖過去」;但是現在那位怨家或許有孩子,也就是「現在怨家子」;怨家的孫輩雖然還未出生,但是如果出生的話,必定成為讎家,也就是「未來」。在面對這些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三境界下,都能生起惱害心。如果想要成就清淨的戒體,就必須息滅造作惡行的心,所以所緣境遍該三世。
三、發戒
問:與上面所說的能緣心有什麼不同呢?
答:前面是指能緣的心,現在說的是所發的戒體。因為現在的受戒無作戒體屬於非色心,不能以事相來表示,只得從能緣的心來彰顯所發的戒體。此外,前二義能緣心與所緣境是屬於作戒體,後二義發戒與防非是屬於無作戒體。再者,第三的發戒是局限於受戒無作戒體,第四的防非則是隨戒無作戒體。
四、防非
沒有現在非可防的意思,是從對治非的心行相來討論三世。防是心中先發預防,以避免生非。因為對治現前就能夠預防未來非,失去正念的那一剎那,即成就了過去非,所以說,沒有防現在非的意義。
元照律師也在《濟緣》中解釋:「第三義的發戒,如果討論到發起的業性,它是通於未來,所以現在是根據三法竟第一剎那初得的戒體來說,所以說局限於現在。實際上是只從能緣心來彰顯戒體的差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