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初師釋律中非人人想中罪之理

本文:p. 118LL05

《戒疏》續云:「答:此由境差,方便罪也。 由非人來,人想不捨,殺張心成而境乖異,望張方便,望非人邊本無罪也。 具足五緣殺非人者,但中罪。如何其因已是中罪,義不然也。」  《行宗》釋云:「二引釋二,初引他師約本境釋二,初約想心解又三,上二句定罪。 由下釋所以。彼謂律結中罪,還從本境,不望非人。 具下引殺非人罪質成上義。五緣者一是非人,二非人想,三有殺心,四興方便,五命斷。如何等者以非人作人想,在人為境差,望非人為想差,故是殺非人因也。謂果罪但中罪,豈得因罪即結方便中罪耶?以非人方便但下罪故。此明律結中罪,不望非人。斥他異解,故云不然也。」

消文:

律祖在《戒疏》中敘述初師解釋律中說非人人想中罪之理,如下:

答:這是由於境差的關係,以本境而言,雖然沒有根本時,但還是具有殺心的方便罪,所以判中罪。

雖然境由人換成非人來,但是人想並沒有捨去,以殺張的心來說,還是完成了,只是境不同,從姓張的本境而言,還是具有殺心,所以判方便罪,從非人的境而言,並沒有殺心,所以無罪。

殺死非人的時候,雖然具足五緣,那也只是中罪。但如果是對非人來說,當殺非人的時候,並沒有殺心,所以不具足五緣,那麼判中罪的話,義理上說不過去。

元照律師在《行宗》《戒疏》文,如下:

二、引釋

科判釋律境想難分二之二:引釋又分二:初、引他師約本境釋,二、明今釋約兩境難。今初

初、引他師約本境釋

科判引釋分二之一:引他師約本境釋又分二:初、約想心解,二、斥疑心解。今初

初、約想心解

科判引他師約本境釋分二之一:約想心解又三:初、定罪,二、釋所以,三、引殺非人罪質成上義。今初

初、定罪

最上二句「此由境差,方便罪也」是定罪。

二、釋所以

由非人來」以下是釋所以。他師說律結中罪,還是從本境來判,不是從境差非人結罪。

三、引殺非人罪質成上義

具足五緣」以下是引殺非人罪質成上義。所謂「五緣」,也就是一、非人,二、非人想,三、有殺心,四、興方便,五、命斷。「如何」的意思,包括以非人作人想,以本境人而言,是為境差,從非人來說,是為想差。所以,殺非人是因。那麼說,果罪只是中罪的話,豈不等於說因罪就是結方便中罪呢?因為非人方便罪只是下罪的緣故。

這裡說明律結中罪,不是從非人來說,而是從人異境結中罪。「義不然」則是駁斥他師的不同見解,所以說「不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