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次師示初師解

本文:p. 119L02

《戒疏》續云:「有人言。上立異境想疑心中。想則決徹,人差結重,餘則無心但屬本境。疑則不爾,緣兩境生,故就兩境雙結二罪。」  《行宗》釋云:「二斥疑心解三,初示他解。彼謂想心同上。疑心不同,以未決徹,本異二境並有心故。云二罪者本境方便中罪。人異境是上罪,餘三異境並疑心中罪。」

消文:

律祖在《戒疏》中繼續敘述第二位祖師的見解,如下:

首先分析第一位祖師的解釋,他說,對於餘異境當中的想心與疑心,第一位祖師認為想心並沒有改變,也就是從頭到尾都作人想,因此就人的境差而言,由於人想故判結重罪,其餘的非人、畜生與杌木等異境,都沒有想殺的心,如果非人、畜生死了,並不結罪。只根據本境與想心是否相應來判是否結罪。

疑心則不同,疑心所緣是本境與異境,因此針對兩境分別結罪。

元照律師在《行宗》當中析《戒疏》文,如下:

二、斥疑心解

科判引他師約本境釋分二之二:斥疑心解,又分三:初、示他解,二、約義斥,三、引強為例。今初

初、示他解

首先顯示第一位祖師的解釋,他說想心與前面相同,也就是說想心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疑心並非從頭到尾都相同,因為對於本境與異境都有疑心。說「二罪」的意思,是指對於本境而言,只到方便時為止,所以是中罪。儘管是異境,但是仍為人境,所以是上罪。至於若是對非人、畜生或杌木等三異境有疑心的話,則都是中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