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p. 119LL01
《戒疏》續云:「今明正解。本境一品齊是中罪。 異境來差,人境緣人,有強有疑,莫不殺心,皆結中罪。 若至非畜,例有強疑。 以懷人想,強從本境,非畜異境一向無罪。若兼疑心,從兩境生,本境疑是中罪,非畜疑是下罪。若至杌木並結本境,以杌異境非生罪緣。」 《行宗》釋云:二申今正解中二,初明本境通結。異下明異境別結。又復分二,初明人異境。 若至下次明非畜境又二,初通標強疑。 以下別釋,初釋境強。若兼下釋疑心。非畜二異,正犯中罪下罪,疑故並下罪。杌非罪緣故無所犯。 初師局就本境,異則不結。次師疑心兩緣,異境皆中罪,不簡輕重。觀今所判,文理精詳,比前可鑒。」
消文:
敘述完兩位祖師對於本境、異境的結罪見解之後,律祖在《戒疏》中最後提出正解,如下:
接下來要說明關於本境與異境的正解。
以本境來說,方便時都有殺心,沒有境差的問題,這個時候都是中罪。
以異境來說,境差還是人境,所以心中所緣還是人,這個時候不論是境強,或者是有疑心,都是殺心,所以都是中罪。
如果境差是非人或畜生,一樣有境強與疑心。由於心中所緣的是人,所以境強的時候,是依本境結罪,異境是非人或畜生的話,都是無罪。
如果雖是境強,當下有疑心的時候,分別根據本境與異境結罪,對本境有疑心的話,是中罪,如果異境是非人或畜生,有疑心的話,是下罪。
如果是杌木的話,都依本境結罪,因為異境是杌木的話,並非殺緣,所以無罪。
元照律師在《行宗》當中析釋《戒疏》文,如下:
科判明今釋約兩境難分二之二:申今正解。申論本異二境正解。
二、申今正解
申論本異二境正解分二:初、明本境通結,二、明異境別結。今初
初、明本境通結
「本境一品」以下,總說本境都結中罪。
二、明異境別結
「異境來差」以下,分別說明異境結中下罪,又分二:初、明人異境,二、明非畜境。今初
初、明人異境
「人境緣人」以下,說明人異境。
二、明非畜境
「若至非畜」以下,說明非人、畜生異境,又分二:初、通標強疑,二、別釋。今初
初、通標強疑
總說非人、畜生異境強又有疑心,都是中罪.
二、別釋
「以懷人想」以下分別解釋非人與畜生二異境,又分二:初釋境強,二釋疑心。今初
初、釋境強
「強從本境」以下說明境強的結罪情形。
二、釋疑心
「若兼疑心」以下說明疑心的結罪情形。非人與畜生二異境,正犯的時候,非人結中罪,畜生結下罪,都有疑心的時候,都結下罪。杌木並非結罪的所緣,所以無罪可言。
第一位祖師只就本境結罪,異境則不論。第二位祖師對境有疑心的時候,分本異二境結罪,異境的時候都結中罪,並不簡擇輕重。然而現在觀察所判,義理精確詳盡,比對前面所說就可明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