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p. 223L05
第一章 制意
《事鈔》云:「制意者。夫有待之形,多諸嬰累。四大互反,六府成病。 若不假相提接,薄命則無所託。 然則世情流變,始終難一。健壯則親昵,病弱則損捨。鄙俗恒情,未能忘此。 故如來深鑒人物,知善未崇,惡必相遵,故親看病。」 《資持》釋云:「初敘意中,初敘病患。多嬰累者,通目眾苦也。四大等者,別示病惱也。 若下次明瞻視。 然下三示凡情。 故下彰聖引導。按《西域記》,祇桓東北有塔,即如來洗病比丘處。如來在日,有病比丘,含苦獨處。佛問:汝何所苦?汝何獨居?答曰:我性疏懶,不耐看病,故今嬰疾無人瞻視。佛愍而告曰:善男子!我今看汝。」
消文:
科判瞻視病人分四之一:第一章 制意:說明佛陀制定看護病人的戒法之用意。
律祖在《事鈔》中宣說佛陀制定瞻視病人的戒法用意,如下:
制定瞻視病人的戒法之用意,凡夫都是「有待之形」,必然有許多繫縛累贅。地水火風四大相互失調,五臟六腑經常生病。消文者按,「有待之形」指凡夫身,謂凡夫身有待食物、衣服等之資緣。
如果不假藉同行善友互相提攜接濟,那麼這身脆弱的生命就沒有依託了。
然而世間的情誼千變萬化,難以自始至終永遠不變。健壯的時候,就喜歡親近,生病體弱的時候,就棄捨不顧。鄙劣凡俗的人情,都是如此。
所以如來深刻鑒察人心,知道這種互相提攜接濟的善行,如果沒有獲得推崇,那麼病弱損捨的惡習,必然接二連三的生起,如來於是親自看護病僧。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科判制意分三:初、敘意,二、引證,三、釋疑。今初
初、敘意
科判敘意中分四:初、敘病患,二、明瞻視,三、示凡情,四、彰聖引導。今初
初、敘病患
「多嬰累」的意思,總的來說,就是眾苦。「四大」以下,特別表示病惱。
二、明瞻視
「若不假相提接,薄命則無所託」說明應該瞻視病人。
三、示凡情
「然則世情流變」以下,顯示凡俗的人情。
四、彰聖引導
「故如來」以下,彰顯聖者的引導。根據《西域記》中記載,祇桓東北有塔,就是如來洗護生病比丘的地點。佛世的時候,有一位生病的比丘,含苦獨處。佛陀問他:「你有什麼痛苦?你為什麼獨居?」比丘回答說:「我生性疏懶,不耐久等看病,所以現在受苦生病,沒有人來照顧。」佛陀生起悲愍心,而告訴比丘說:「善男子!我現在來看護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