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引論勸誡

本文:p. 241L02

《業疏》續云:「《智論》云:六情根完具,智鑒亦明利。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禽獸皆亦知,欲樂以自恣。而不知方便,為道修善事。既已得人身,宜勉自利益。不知修道行,與彼亦何異?龍樹引誡,為極言也。聞而不行,猶是不聞。今重引告,何得不用?  《濟緣》釋云:「二引聖論極誡二:初論文三偈初偈。上二句明報勝,下二句嗟不學。六情根者,情即是識,謂根識無缺也。智能鑒物,故云智鑒。唐虛也。身對初句,智慧對次句。 次一偈舉況。畜是癡報,但知欲樂。即經所謂但念水草餘無所知也。 後一偈中。上半合初偈,下半合次偈。 龍下結告勸依。必應此偈出在他經,故云引誡。以畜況人,為誡深切,故云極言。

消文:

律祖在《業疏》中接著引《大智度論》深切教誡,如下:

六根完具的有情識,審察辨識的智慧,也敏捷銳利。如果不追求涅槃正道之法,等於空有能審察辨識的智慧。禽獸都知道不受約束地耽著五欲的快樂,但是並不知道要聞思佛法,行十善業道的善巧方便。既然已經獲得暇滿人身,就應當勉強自己盡力追求涅槃利益。得人身卻不知道修行佛法,與禽獸有什麼差別?龍樹菩薩特別在《大智度論》當中引佛經深切地教誡。如果聽聞教誡而不依教行持,等於沒有聽聞。現今律祖再次引聖論告誡,怎不好好地受用呢?

元照律師在《濟緣》中析釋《業疏》文,如下:

二、引聖論極誡

科判引聖論極誡分二:初、論文三偈,二、結告勸依。今初

初、論文三偈

科判論文三偈分三:初、初偈,二、次偈,三、後偈。今初

初、初偈

科判初偈分二:初、明報勝,二、嗟不學。今初

初、明報勝

上二句,「六情根完具,智鑒亦明利」,明報勝

二、嗟不學

下二句,「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嗟不學。「六情根」的意思,「情」就是識,「六情根完具」是指根識無缺。智慧能鑒別事物,所以說「智鑒」。「唐」即唐捐,意思是白白浪費。「」對初句,「六情根完具」;「智慧」對次句,「智鑒亦明利」。

二、次偈

次一偈,「禽獸皆亦知,欲樂以自恣。而不知方便,為道修善事」,舉況,舉喻。畜生是愚痴的果報,只知道追求五欲之樂。也就是佛經中所說的「但念水草,餘無所知」。消文者按,「」指《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三、後偈

後一偈中,上二句,「既已得人身,宜勉自利益」,合初偈,「六情根完具,智鑒亦明利。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下二句,「不知修道行,與彼亦何異」,合次偈,「禽獸皆亦知,欲樂以自恣。而不知方便,為道修善事」。

二、結告勸依

「龍樹引誡」以下,結告勸依。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所引偈頌,必定是出自他經,所以說「引誡」。以禽獸譬喻人,作為深切的教誡,所以說「極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