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明敬儀中對境用心

本文:p. 203LL05

《事鈔》續云:「智論》云。若聞諸佛功德心敬,尊重恭敬讚歎。知一切眾生中,德無過上,故言尊也。敬畏之心,過於父母師長君王,利益重故,故云重也。謙遜畏難,故云恭。推其智德,故云敬。美其功德,為讚。讚之不足,又稱揚之,為歎。 又云。植佛福田者,植謂專心堅著也。隨以一善,禮誦香華等,至佛無盡。由智勝故。」  《資持》釋云:「對境用心中引論兩段,前段,初三句總標。知下牒釋。六義通是敬心。別分三業,恭敬二字義必兼身。又通約能敬,尊重二字則兼所敬。 又云下引次段,上舉喻。佛如肥田,專心如好種,堅著如投種於田。隨下法合。一善等是因,至佛是果。由下顯意

消文:

律祖在《事鈔》中繼續引《大智度論》說明對境用心,如下

如果聽聞諸佛功德的時候,心生敬意,應當如理尊、重、恭、敬、讚、歎。下面一一解釋:

知道在十法界所有眾生當中,佛陀的功德至高無上,所以稱為「」。

敬畏佛陀的心,超過父母、師長和君王,因為佛陀對我們的利益最重,所以稱為「」。

對佛陀謙卑恭敬,戒慎恐懼,所以稱為「」。

思惟觀察而推崇佛陀如實照了諸法的功德,所以稱為「」。

讚美佛陀的功德,所以稱為「」。

只有讚美仍覺不足,所以還要不斷地稱讚褒揚,所以稱為「」。

又說:應當培植佛陀這塊大福田。「」的意思,就是要一心一意、堅執不斷。以上所說任何一善,或者是禮拜、誦佛名號、供養香華等,所修善根,直到成佛,始終無窮無盡。這些都是經由智慧決擇獲得的,所以稱為「智勝」。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科判先示敬儀分六之四:對境用心,引論分二:初、前段,二、次段。今初

初、前段

科判前段分二:初、總標,二、牒釋。今初

初、總標

初三句「若聞諸佛功德心敬,尊重恭敬讚歎」,是總標。

二、牒釋

知一切眾生以下,是牒釋。總的來說,尊、重、恭、敬、讚、歎等六義都是恭敬心。別的來說,可分三業,恭、敬二字,其涵義必然兼有身業。二者稱為「能敬」,尊、重二字則兼稱為「所敬」。消文者按,尊、重、恭、敬、讚、歎等都是恭敬心,是為意業,尊、重兼含身業,讚、歎則兼含口業。故說可分三業。

二、次段

又云」以下,是次段,分三:初、舉喻,二、法合,三、顯意。今初

初、舉喻

植佛福田者,植謂專心堅著是舉喻。佛是肥沃的大福田,專心是品質良好的種子,堅著是把好種投種在大福田。

二、法合

隨以一善以下,是法喻合說。「一善,禮誦香華等」是因,「至佛」是果。

三、顯意

由智勝故是顯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