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明制教懺法
本文:p. 195LL01
第二章 明制教
《事鈔》云:「若論律懺,唯局道眾。 由犯託受生,汙本須淨。還依初受,次第治之。」 《資持》云:「制中反成五局。言律懺者局小宗也,如文自述局道眾也,託受生者局事行也,依初受者局現犯也,次第治者局名體也。上且分對,次釋文相。初二句標局。言道眾者總收出家五位。 由下釋局所以。文敘犯懺,皆依本受。受是稟制,於制順違遂成持犯,則彰律懺與經天別矣。初句示犯起之本,次句明制懺之意。 還下示立懺之法。」
上來略分化制通局中第二章明制教竟
上來懺悔篇中第一門略分化制通局竟
消文:
科判略分化制通局分二之二:第二章 明制教。略釋制教。
律祖在《事鈔》中說:「制教的懺法是依戒律所說的懺悔法(局小宗),而且只局限於出家眾(局道眾)。懺悔的事是由於違犯依託於所受戒產生的戒體(局事行) ,令其回歸到最初受戒時的未犯狀態(局現犯),被染汙的戒體必須淨治,懺悔時要依照所犯戒條的對治方法,一一悔除(局名體)。」消文者按,以上說明制教懺法的五種局義。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析釋《事鈔》文,如下:
制教懺悔法與化教不同,分成五種局義:「律懺」的意思,明指懺法局限於小乘,亦即「局小宗」(因為《四分律》屬小乘律)。局限於出家五眾,亦即「局道眾」,正如《事鈔》文中所述「唯局道眾」。「託受生」的意思,是指依託於所受戒產生的戒體,亦即「局事行」。「依初受」的意思,是指局限於受戒以後的所犯,亦即「局現犯」。「次第治」的意思,是指局限於所受的一一戒體,亦即「局名體」。
以上是暫且分別對應五種局義,接下來解釋文義相狀:
初二句「若論律懺,唯局道眾」標局。「道眾」的意思,總攝出家五眾,也就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彌、沙彌尼。
「由犯託受生」以下釋局所以。文義敘述懺悔所犯戒時,都應依照最初所受戒的戒體。「受」是稟持制戒的戒體,順著所受戒體就是持,違反所受戒體就是犯。因此,制教當中的懺,顯然與化教當中的懺有很大的差別。
初句「由犯託受生」顯示所犯的事是所受的戒體。次句「汙本須淨」說明制教懺法的目的,是要令染汙的戒體清淨。「還依初受」以下,顯示所立之懺悔法。
以上略分化制通局中第二章明制教究竟
以上懺悔篇中第一門略分化制通局究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