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明佛前坐立差異

本文:p. 206LL08

第二節 坐立差異

《事鈔》云:「《智論》云。外道是他法,故輕佛,來至佛所自坐。白衣如客,故命坐。一切出家五眾,身心屬佛,故立。若得道羅漢,如舍利弗等,皆坐。三道以下,並不聽坐,以所作未辦結賊未破故。  《資持》釋云:「前二俗眾俱坐,命不命別。後明道眾,或坐不坐,學無學分。三道即三果,凡夫可知。未辦謂所證道,未破謂所斷惑。」  《歸敬儀》云:「今有安坐像前,情無敬讓,可謂無事受罪,枉壞身心。如上三果尚立,況下凡乎!像立而坐,彌是不敬。比今君父,可以例諸。此言易矣,臨機難哉!常志在心,努力制抑,方可改革。不爾雖讀,不救常習。思之!惟之!

消文:

科判正明敬相分三之二:第二節 坐立差異。說明佛前或坐或站的差別。

律祖在《事鈔》中引《大智度論》說明坐立差異,如下:

外道是心向外他求之法,所以輕蔑佛,來到佛的地方,自己就直接坐下。在家眾好像客人一樣,所以請他坐下。所有的出家五眾,身心歸依佛,所以要站著。如果是得道的阿羅漢,譬如舍利弗等,都是坐下。三果以下,都沒有來聽法坐下,因為還沒有證得解脫,煩惱尚未究竟破除。消文者按,《大智度論》在這裡說:「白衣如客」,顯然並非指已歸依受戒的在家眾,才會說「故命坐」。然而,同論於卷第十三中,亦說:「白衣雖有五戒,不如出家。」若是受五戒的在家眾,則應如出家眾,到佛前要站著。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解釋《事鈔》文,如下:

前面兩類在家眾雖然同樣都是坐下,但是前者外道是自己坐下,後者白衣是佛請他坐下,二者有別。後面提到的出家眾,或坐不坐,是依有學、無學來分別。「三道」就是三果,凡夫的話,就不用多作說明了。「未辦」是指所證的道尚未成辦,「未破」是指所斷的煩惱尚未破除。

《歸敬儀》當中說:「現在有些佛教徒,自由自在地坐在佛像前,全無恭敬謙讓的態度,可以說不知不覺中要受到罪報,冤枉地毀壞了身心。如前面所說,只證得三果以下的聖者,在佛前都還要站著,更何況是下劣的凡夫啊!佛像是站立的,而我們在佛像前卻隨便坐下,這真是大大的不敬。我們可以將這情形,比擬成當今的君主或父親,就可以明白應該要有什麼樣的行儀。

這些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對境的時候,往往卻很難做到啊!我們應當常常銘記在心,努力抑制自己的習性,才可以改革自己的習氣。否則的話,雖然讀了那些道理,卻挽救不了自己習以為常的作為。這點應當經常好好的思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