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

敘廣示要

本文:p. 1L09
《事鈔》又云:「但戒相多途,非唯一軼。心有分限,取之不同。若任境彰名,乃有無量。 且據樞要,略標四種。一者戒法,二者戒體,三者戒行,四者戒相。」
《資持》釋云:「初敘廣。上二句據法明廣,五八十具四位不同。次二句約心明廣,即上四位各有三品。若下二句就境明廣,情及非情不可數故。 且下示要。樞即門樞,亦取要義。」
三品者,見後〈皈戒儀軌‧五戒〉中,〈依境發心〉文。
消文:
律祖在《事鈔》中又說:「然而戒的分類很多,並不是只有一種(消文者按,軼同轍,異體字)。而且發心受戒的意樂也有分別,所以取得的戒體也不同。如果能夠隨境界任運地彰顯戒名,則取得的戒體乃有無量無邊。所緣境界無邊故。現在只根據戒的重要涵義概略地標出下列四種:一、戒法;二、戒體;三、戒行;四、戒相。」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解釋說:「《事鈔》這段內容可分為兩科:初敘廣;次示要。首先敘述戒相廣大:『但戒相多途,非唯一軼』這兩句是根據戒法的種類說明『戒相多途』,譬如有在家眾的五戒、八戒,和出家眾的十戒、具足戒等四種不同的戒。『心有分限,取之不同』這兩句則是根據發心受戒的意樂不同,來說明『戒相多途』。由於意樂有別,所以四種不同的戒各有上、中、下等三品發心受戒。『若任境彰名,乃有無量』這兩句是根據所緣境界說明『戒相多途』,因為情世間與器世間的境不可數的緣故。」
元照律師在《資持》中繼續解釋說:「《事鈔》當中的『且據樞要』以下,是指出法體行相是戒中四個最重要的涵義。文中的『』就是門的樞紐,表示很重要的意思。」
這一段進一步廣敘宗體四要義,文末小字「三品者,見後〈皈戒儀軌‧五戒〉中,〈依境發心〉文」,是弘一律師提示文中提到的「三品」可從後面第二章、歸戒儀軌•第二節、五戒第三支、依境發心去深入了解。

《簡正記》:云何至相者。二字是徵上。既略指宗之受隨。為典建之本。乃知戒從緣得。以戒為宗。未知所受名何。又既不屬色心。如何為典建之本。將欲釋之。且先徵起。故云何者。戒相多途者。如成論有七善儀。只於有漏木叉之中。自有五八十具。二百五十。尼三百三十八。乃至八萬四千之相狀。故云多途。非唯一軼(徒結反)。轍也。千車萬轍故。玄云。軼者跡義。萬車同轍是一義。今戒不爾。有於多種也。心有分限取之不同者。上中下品分限各別。故云不同。住境彰名乃有無量者。任從也。境即所緣。情非情二種境者。上至如來。下至螻蟻。有令境者。大如須彌山。小如微塵。其數非一。故云無量。今若向此境上。彰名即不可。且據樞要等者。寶云。門扇兩頭之也。故雜犍度云。戶樞不轉。以皮褁之若依玄記。是門臼也。臼是門之要。故雖廣大。樞能管轄。開閉目自在。戒亦如然。盡虛空遍法界。雖廣多。以四種收之無盡矣。將一法字。收一切法。乃至將一相字。收一切相等。前二是受。後二為隨。受雖殊。莫先四種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