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明如來設教通於七眾

本文:p. 13L01
第二章 歸戒儀軌
《業疏》云:「所言戒法理通下,釋成俗受也古來集法,多削在家。便製疏云:律制內眾,不被外部。 今據律文,通收清信。禁束三業,為道階梯,理須明練是非、通塞、成敗。 何以知耶?如來設教,類同空界,隨立一相,攝修皆盡。五戒被俗之法,五體通道之規,持犯相扶,難遮齊則。 由斯弘義,事必書紳。 恐涉生常,故前標釋,可通鑒也。」 《濟緣》釋云:「三歸五八,並見受戒犍度。為道階梯,十具漸次故。律被內眾,兼明導俗,故今集法據此為量。 同空界者,虛空有二義:一無邊義,喻周遍也。二包含義,喻攝機也。 且舉五戒,顯上一相,廣攝之義。被俗法者,約相局也;通道規者,據體通也。 善生經》云:此戒甚難,能為沙彌、大比丘菩薩戒而作根本是也。 但婬分邪正,罪無篇聚,至於大重小輕,方便趣果,義則不別,故云持犯相扶。扶字或作符。《羯磨》註引《善生經》具問遮難,與道不異,故云齊則。 由下三明須立。弘即訓大。 書紳出論語,彼云:子張書諸紳(謂凡聞師教,則書於紳帶,示不敢忘也。) 恐涉等者,出注意也。
消文:
以下宣說第一門戒法分二之二:第二章 歸戒儀軌。主要宣說三歸、五戒,以及八戒的儀軌。
律祖在《業疏》當中說:「《隨機羯磨》所說『戒法理通』以下,解釋在家眾受戒已成習俗。以往結集的戒法,多半都刪除有關在家的戒法。於是會在自己所造的註疏當中說:戒律只調制出家眾,不包括在家眾。
現在根據律藏中的文義,可知戒律是通收清淨信心的在家眾。世尊制戒目的在於禁止和約束造作身口意三惡業,以作為成就佛道的階梯。在家眾理應知道並且串習戒法所說的是非、開遮、以及持犯等。
問:怎麼知道戒法也禁止和約束在家眾呢?
答:如來設制教法,遍及虛空界,不論立任何一法,攝受與修持都俱足。五戒雖然是在家眾的戒法,但是五戒的戒體是通於出家眾的儀軌,持戒與犯戒的輕重與開遮,出家眾與在家眾沒有差別,向受戒者問遮難的原則,也都相同。
由於意義重大,所以凡事都必須記下來,表示要注意。因此前面科判標為委釋,可作為借鑑。
元照律師在《濟緣》中解《業疏》文,如下:
三歸依、受五戒、受八戒,以及白四羯磨受具行持法等,都是聖道的階梯,十戒、具足戒依序漸進。律不僅加被出家眾,也說明引導在家眾,因此當今所集戒法,也以此為標準的依據。消文者按,受戒犍度為二十犍度之一,指有關白四羯磨受具之行持法。
「類同空界」的意思,當中的虛空有二種意義:一、無邊無際的意思,比喻如來設教周遍一切法界。二、包含的意思,比喻如來設教遍攝一切根機的眾生。
以下舉五戒為例,彰顯上面所說「隨立一相,攝修皆盡」廣攝一切眾生的道理。
「被俗之法」的意思,僅就以相狀局限的範圍而言。
「通道之規」的意思,是說明修持所依之戒體,通於在家眾,也通於出家眾。
《善生經》說:「五戒很難持,為什麼呢?它能成為沙彌戒、大比丘戒、菩薩戒,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根本。
「持犯相扶」的意思,以婬戒為例,明示有邪婬與正婬之分。消文者按,意謂在家眾只禁邪婬,出家眾則邪正全禁。但是如果在家眾犯罪,並沒有分篇聚。消文者按,篇聚乃出家眾之戒律,慣稱五篇七聚。至於大罪重判、小罪輕判,未究竟之方便罪,或究竟之根本罪,義理上則沒有差別,所以稱作「持犯相扶」。扶字也可作符。
「齊則」的意思,根據《羯磨》《善生經》所說,在家眾受戒時,問遮難的軌則,與出家眾沒有不同,所以稱作「齊則」。消文者按,此處參考《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濟緣記》卷第二,判為《羯磨》註引《善生經》具問遮難,而不作《羯磨註》《善生經》具問遮難
「弘」就是大的意思。「書紳」,出自《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原文:「子張書諸紳。」意思是說:每次聽到老師的教誡,就把話寫在腰間的大帶子。表示不敢忘記。「恐涉生常」以下,表示要注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