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明歸依的意義

本文:p. 14L02
第一項 歸意
《業疏》云:「多論云:以三寶為所歸。 所歸以救護為義。 如人獲罪於王,投向他國,以求救護。彼王敕言:汝求無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當救護。 眾生亦爾。繫屬於魔,有生死過。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 《濟緣》釋云:「初句示境。 所歸下顯義。 如人下舉喻。 眾生下合法。上三句合上獲罪於王,下二句合上投向他國。魔有四種:天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未歸三寶,皆繫屬焉。」
消文:
第一項 歸意
以下宣說第一項 歸意
律祖在《業疏》中引《薩婆多論》宣說歸依的意義。
眾生應以三寶為歸依處。
歸依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三寶的救護。
譬如有人被自己的國王判為有罪,因此投奔他國請求救助保護。於是他國國王命令說:你為了追求沒有怖畏而來投靠我,就不可以離開我的國境,而且要遵守我國的教法,這樣必定獲得救護。
眾生也是如此。如果歸屬於魔王,必有生死的過患。反之,如果歸依三寶,魔王就無奈你何。
元照律師在《濟緣》中析《薩婆多論》如下:
第一句「以三寶為所歸」,顯示歸依境。
第二句「所歸以救護為義」,顯示歸依三寶的意義。
接下來的「如人獲罪於王,投向他國,以求救護。彼王敕言:汝求無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當救護。」是舉喻。
再接下來的「眾生亦爾。繫屬於魔,有生死過。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是法合。
後者前三句「眾生亦爾。繫屬於魔,有生死過。」是合喻中的獲罪於王,後二句「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是合喻中的投向他國。
這裡所謂的「魔」,有四種:天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沒有歸依三寶的眾生,都歸屬於魔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