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續依成實論宣說無作非色之理
本文:p. 49LL05
《業疏》續云:「問:無作為身口業,身口業性即是色也? 答:言無作者,但名身口業,實非身口所作。以因身口意業生故,說為身口業性。 又無作亦從意生,如何說為色性?如無色界亦有無作,可名色耶?」 《濟緣》釋云:「二引後問答,問中。身口是色,業性亦應是色。 答中二,初正名義。實非身口作者以三性時無有作故。因身口意生者謂從本作得名故。 又下次彰非色有二:初約能造詰其所發,如下二約空報質其因業。」
消文:
律祖在《業疏》中繼續以問答方式,依《成實論》宣說無作戒體不屬於色法的道理。
問:無作戒體是藉由身口二業生起,身口既然是色法,無作戒體的業性也應該是色法啊?
答:雖然說無作戒體名為身口業,但是實際上並非身口所作。因為身口造作是由意業生起的緣故,所以說為身口業性。
既然無作戒體是從意業生起,而意業是心法,怎能說無作戒體的業性是色法的體性呢?譬如無色界的有情,也有無作戒體,這種情況可稱為色法嗎?」
元照律師在《濟緣》中解釋證明無作戒體不屬於色法的第二方面。消文者按,此即前說「二證非色中又二」之二。
其次引後面的問答內容:
問中提到「無作為身口業,身口業性即是色」,所提的問題說身口是色法,無作戒體的業性也應該是色法。
答中分二,首先解釋無作戒體的真正意義。無作戒體實際上並非身口所造作的,因為人在三性時並沒有造作。因為身口造作是由意生起的,也就是說,這是從受戒時的根本造作而得名。消文者按,指受戒時是由意生起的造作,也就是思心所的造作。
其次是「又無作亦從意生」以下,這裡又分兩方面強調無作戒體非色的道理:首先第一方面從「能造」的角度詰問所發的問題「如何說為色性?」
其次第二方面是「如無色界亦有無作,可名色耶?」這是從無色界四空定的果報性質為無色,質詢所發問題的業因,肯定並非色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