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明定四五句

本文:p. 125LL08
第三節 定四五句
《戒疏》云:「三定四五句者。」  《行宗》釋云:「以律中列句,四五不定。初篇婬殺妄三戒並五句,盜戒四句。殺五句者:一、人作人想,夷。二、人作人疑,蘭。三、人非人想,蘭。四、非人人想,蘭。五、非人非人疑,蘭。盜四句者:一、有主有主想,夷。二、有主有主疑,蘭。三、無主有主想,蘭。四、無主無主疑,蘭。餘如鈔記具引。但由第三一句結罪有無,故句法不定。如殺戒,人非人想,轉想中罪,本迷下罪以作非人殺故盜戒無第三句者,以有主無主想,轉想亦中罪,本迷無罪以無主物非罪緣故若準鈔中,則約本迷轉想對明。今此一門,唯約本迷;罪之有無,於義易解。

消文:
科判境想分別分五之三:第三節 定四五句。說明確定的四句、五句情形。
律祖在《戒疏》中說明境想分別的第三節定四五句的情形,如下
三、定四五句
元照律師在《行宗》當中析《戒疏》文,如下:
科判三、定四五句分二:初標,二若下釋。今初
初、標
因為律戒本中,所列出來的句法,四句或五句不一定。譬如初篇婬、殺、妄等三戒,都是五句,但是盜戒只有四句。殺五句者:一、人作人想,夷。二、人作人疑,蘭。三、人非人想,蘭。四、非人人想,蘭。五、非人非人疑,蘭。盜四句者:一、有主有主想,夷。二、有主有主疑,蘭。三、無主有主想,蘭。四、無主無主疑,蘭。餘如鈔記具引。因為結罪有無只由第三來判定,所以說句法不定。譬如殺戒,第三句是人作非人想,由於心轉想為非人即想差,結中罪,而本境迷則是下罪因為把本境想成是非人而殺的緣故盜戒沒有第三句的理由,是因為盜戒第三句是有主作無主想,由於心轉想為無主物,是想差,也結中罪,而本境迷是以無主物判,所以沒有罪因為心想是無主物,就沒有盜心,就不是結罪的依據若準鈔中,則約本迷轉想對明。今此一門,唯約本迷;罪之有無,於義易解。

沒有留言: